中新網杭州9月26日電 (見習記者 張駿)罹患肝癌多年並伴有嚴重肝硬化的餘大媽,望著無限期等待肝移植所需的肝源,仿若陷入“死刑”絕境。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教授首創以一根“繩子”破解了餘大媽苦等肝源的無助。
  這台國際首例完全腹腔鏡下繞肝帶法二步肝切除術,不僅延續了餘大媽的生命,而且讓西方醫學界對硬化肝臟不會增生的共識得到了新的詮釋。26日,蔡秀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台手術給肝癌肝硬化患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方法,更安全,創傷輕。
  據瞭解,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會成本的國家。公開數據顯示,全球3.5億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有近1億中國人,全球每年大約70萬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人群中中國占近半。
  蔡秀軍告訴記者,相較於西方國家,國人原發性肝癌多,肝硬化病患多。傳統二步肝切除術治療方法進行左右肝實質的離斷,這種方法肝斷面膽漏的併發率極高。
  蔡秀軍解釋,肝髒的切麵好比一個剖開的西瓜,錶面有一些細小的膽管。如果電凝不徹底,容易引起膽漏,如同西瓜切麵的滲液,膽漏會引起腹膜炎、腹腔感染等後遺症,甚至導致死亡。“在德國Regensburg醫院,該手術膽漏的發生率就高達24%。”
  並且,有些病患的腫瘤長在肝臟中間,或長了多個腫瘤。肝臟切除量過大,即使手術成功,也極易造成肝衰竭。
  醫學上如果預計手術後剩餘的肝臟體積小於40%,則被認為是肝切除術的禁忌。對於這些患者,只能放棄手術或耐心地等待肝移植,由於供體肝源的緊缺,大部分病人都無法等到肝移植。
  蔡秀軍開始思索,由西方傳入的傳統二步肝切除術是否存在改良的空間,國人都要跟在國外腳後跟走嗎?蔡秀軍帶領他的外科團隊,進行了全面分析,決定採用改良腹腔鏡二步法肝切除術實施肝臟腫瘤切除。
  蔡秀軍向記者解釋,在第一步手術時,使用一根細細的帶鋼絲的套帶對左右肝實質進行捆綁,阻斷了左右肝臟之間的交通血流,同時也防止了膽漏的發生。
  不過,捆綁並沒有阻斷癌變部分肝髒的所有供血,僅是減少供血,維持其一定的肝功能。由此,保留側肝髒的供血順暢,養分也獲得了更多,體積增大速度快。
  以餘大媽為例,第一步手術後10天,檢查發現餘大媽的肝臟剩餘體積增加了94.8%,占標準肝臟體積的74.6%,說明可以安全實施二步肝切除術,而採用傳統手術等待肝臟增大需要兩三個月。這一發現也讓蔡秀軍感到驚喜,“西方醫學界共識,硬化肝臟不會增生,而事實上,增生確實發生了。”
  蔡秀軍再次為餘大媽進行了二期手術,在腹腔鏡下切除了左半肝,腫瘤完整地被切除。此外,不同於開腹,蔡秀軍採用了腹腔鏡技術,手術創傷小,減少了對機體免疫系統的打擊及機體自身的抗腫瘤能力的影響。
  術後第一天,餘大媽就開始下床活動了,沒過幾天,她就康復出院了。
  另外,從經濟角度講,該手術的費用是常規肝移植手術費用的30%,也大大減輕了病患家庭的經濟負擔。
  在蔡秀軍看來,這些成果只是一種外科新技術的開端,他將帶領他的外科團隊進一步進行肝臟外科手術技術及圍手術期肝硬化肝細胞再生的探索研究。
  “醫生也是藝術家,但不同於藝術家獨自領會,醫生加上科學,將醫學藝術進行推廣,能造福更多患者。”蔡秀軍如是說。(完)  (原標題:浙江邵逸夫醫院一根繩子破解肝癌患者“死刑”絕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06brka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